10月23日下午,全球生物医药领导人年会结束了上午的两场主题演讲后,大会主席GregB.Scott通过和与会者的互动,收集了生命科学产业内的7大热点话题,并在下午进行了分组讨论,共商解决方案。其中在谈到传统企业的变革时,大家认为有必要设立一个“首席数字官”的角色。
在生命科学产业,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然而随着产业的高节奏增长,行业内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本届全球生物医药领导人年会上,通过了业内大佬的数据调查分析、投融资市场的解读,来自海内外近200位生物医药行业精英根据自己的细分领域及兴趣自愿分成了7组进行圆桌话题讨论,展开“头脑风暴”。
会议主办方提前筛选了7大热点话题:科研与创新—挑战与机遇、商业模式—新兴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定价与市场准入克服短期压力、数字革命健康产业新模式的发展机遇、人才招聘与留住人才、政府/园区支持在产业扩张与成长中扮演的角色、医院革命公立医院改革与私立医院。
这7大热点话题众,有国内外企业共同关注的议题,也有中国企业更加重视的议题,它们不是独立存在的问题,而是整个生命科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交叉话题。
NO.1科研与创新——挑战与机遇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医疗科技行业一直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但是现在创新投资的回报率在不断地降低。在新的医疗经济学中,创新在医疗科技行业中被重新运用,并且更为关注价值核心和便捷性。为了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医疗科技公司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来创造价值。普华永道的医疗研究团队发现,64%的高管认为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81%的受访人认为这一观点在未来五年内不会改变。
NO.2商业模式—新兴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所有医疗科技公司都需要有提供创新的投资额、创新的方向以及创新的管理方法。然而整个行业的生态圈尚未形成,产业价值链尚不成熟。然而整个医疗服务的连贯性决定了医疗科技公司未来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新医疗经济下,新的商业模式有利于新兴市场的可持续发展:Zui成功的医疗科技公司将会成为创新以及解决病人诊疗问题主要解决方案的推动力。这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将为病人带来全新的和优质的体验。
NO.3定价与市场准入——克服短期压力
与会者们就药物定价改革、项目招标以及未来准入政策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行业和政府的利益相关者们在一起交流和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对未来的期许。尽管中国的医药健康行业正在经历快速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分散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区域差异等严峻挑战,这些挑战都强调了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NO.4数字革命——健康产业新模式的发展机遇
从普华永道和Strategy&公司公司发布的调研报告中,我们也发现今年的资本更加注重在医疗服务业的投资。现阶段各个企业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对自己公司的数字化并不是特别敏感。因此大家可以回去思考一下,是否可以再行业内设立一个新的岗位叫做“首席数字官”,可以理解为一个既懂传统技术,又懂数字营销技术的岗位。
NO.5人才——招聘与留住人才
在“人才招聘”与“留住人才”过程中,大家的讨论点主要包括“去哪里寻找合适的人才”,怎样留住人才。
导致人员流转率高的原因分三点:一是当地人才不愿迁移;二是工资问题;三是地方政府对员工受教育程度的工资和补贴。这些在中国的中小型企业里表现尤为明显。在此,与会者也表示:中小型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应该多从提高福利和待遇角度考虑,并给与足够的人文关怀。
另外,对于那些高层次的人才,其人员流转问题在跨国公司出现的概率较多,主要表现为人才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的转移;由超级大的跨国公司向小公司的转移;从国际性的公司向本土公司转移的特点。对于这些高层次人才而言,工资永远不是Zui吸引人的,企业需要多加思考如何更好地留住他们。
NO.6政府、园区支持——在产业扩张与成长中扮演的角色
生命科学产业是一个集实验室研究、前期开发耗资较大的产业。一些好的项目从开发到Zui终产品上市需要经过很艰难的融资过程。在产业的扩张和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政府和园区的支持。正如ChinaBio?的总裁Greg所言:生物医药作为朝阳性的新兴产业需要长期的培育,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从战略发展高度重视和关心这个产业。
NO.7医院革命——公立医院改革与私立医院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的“大头”,从调查数据来看,跨国企业对其业务在公立医院的开展信心胜过在私立医院。医院革命对跨国药企和本土企业各自会带来何种影响,这也是本次讨论的重点。
(来源:生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