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课题组发现新型溶瘤病毒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的消息近日在社会中引发强烈关注,该消息也刺激A股市场。作为中山大学“嫡亲”上市公司,达安基因近两日连连受到资金热捧。不过,公司证券部有关工作人员昨日对记者回应称,“公司未参与此项研究,与公司无关。”
达安基因撇清关系
中山大学10月13日在其网站发布消息称,其校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于10月7日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天然甲病毒M1具有选择性抗肿瘤作用的Zui新研究。课题组发现,M1病毒是一种从中国海南岛分离得到的天然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该研究成果对阐明新型天然溶瘤病毒M1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和研发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中山大学也表示,该药物研发还处于科研阶段(包括动物实验),离开始临床药检还有很漫长的时间。
A股市场向来对“抗癌”题材敏感,与中山大学有关联的上市公司——达安基因,自然逃不过投资者的眼睛。资料显示,达安基因是依托中山大学雄厚的科研平台,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的,集临床检验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全国连锁医学独立实验室临床检验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公司于2004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广东省高校校办产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但达安基因证券部有关工作人员昨日对记者回应称,公司没有参与上述课题组研究,“此项研究与公司无关,对公司没有任何影响。”
该工作人员也表示,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分子诊断这一块,还未开展治疗性业务,“公司后续是否会进军抗癌药物研究,我现在只能说,这是以后的事。以后的事情现在很难说。”
埃博拉试剂盒未产业化
市场热炒达安基因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公司还具有抗埃博拉病毒“光环”。世卫组织近日指出,当前西非的埃博拉疫情越发严重,至今未见蔓延局势得以控制。10月13日,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名女医护人员已被正式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这是首例在美国本土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案例。由此导致A股市场中的抗埃博拉病毒概念股“闻风起舞”,包括华润双鹤、鲁抗医药等在内的相关个股近日纷纷出现暴涨。
8月份,达安基因曾发布公告称,公司产品“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下称“试剂盒”)已研制成功。
达安基因上述工作人员昨日对记者表示:“目前试剂盒仅供科研使用,尚未实现产业化,销售收入对公司的业绩影响较小,同时试剂盒能否实现产业化及市场需求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了解到达安基因昨晚还发布了三季报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9684.43万元与1.29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在-18.62%与8.51%之间。此前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变动幅度在-10%与20%之间。
(来源:中财网)